close

博覽會是一個巨大的故事書,舉辦博覽會和編故事一樣,需要長期規劃,全方位思考故事的可看性,再談架構安排。故事的作家來自民間、政府、企業,大家齊聚想主題,再寫出劇本,行銷全世界……

 

台灣一直有個夢,要向世人展示傲人的經濟、科技、文化實力。舉辦大型博覽會,就是圓夢的一條捷徑,但要如何規劃執行,才能成功達到預期效益?

日前,由安益國際展覽集團、吉田秀雄紀念事業集團及中華民國行銷傳播經理人協會主辦的「由日本博覽會經驗看台灣博覽會未來發展」研討會,邀請日本國家級博覽會策劃大師泉真也、福川伸次、福井昌平、藤谷明,與台灣產業界、文化界對談獻策。

只展示商品 最糟糕

在日本有「世博大叔」美譽的泉真也,首先指出,「博覽會一定要讓人覺得有趣,只展示商品的博覽會最糟了」,泉真也認為「樂趣」是博覽會最重要的元素,不僅讓參觀者看到技術上的革新,更要帶來創意和驚喜,讓他們覺得好玩。

他以2000年德國漢諾威博覽會為例,「提出『你死了也會變垃圾!』的標語,讓民眾考慮垃圾問題,思考資源如何再利用。」

世界各國舉辦世界博覽會的目的,不外乎透過這個超大舞台,呈現各項領域的成果,既是對當代文明的一項紀錄,也是對未來科技、人文與自然關懷的前膽。

吉田秀雄紀念事業財團常務理事、電通育英會顧問藤谷明,從媒體的角度說明,博覽會兼具宣揚國威、傳達特定訊息、行銷企業品牌的功能,因此本身就是一個媒體。淡大傳播系助理教授黃振家也指出,博覽會是結合時間、空間的媒體。換句話說,博覽會舉辦的地點、籌備期、到閉幕後的延展效益,都是企業與國家行銷宣傳的平台。

愛知博覽會Global House館長福川伸次列舉國際博覽會帶來的成效,包括引進海外優良技術與商品、刺激本國技術開發的意願、教育國民對國際社會的關心,也藉機提升國際地位。

此外,博覽會不是稍縱即逝的絢爛煙火,它所引起的話題、帶來的經濟效益會持續發酵。以謝幕滿一周年、為日本帶來兆億日圓商機,吸引千萬人參觀的愛知博覽會為例,今年9月原本的會場搖身一變為「愛.地球博紀念公園」,去年大受歡迎的機器人兵團也入駐機器人博物館。交通設施如中部國際機場、會場纜車都持續發揮效用,帶動名古屋的觀光事業。

市民參與 創造產業文化

愛知博覽會無疑催生了一種新形態的博覽會,不僅展示先端科技,還將市民拉入參與會展,創造當地產業文化。博覽會從單純的「展示」概念,轉變為「體驗」、「參與」的形式。

「博覽會是一個巨大的故事書」,福井昌平形容舉辦博覽會和編故事沒什麼兩樣,需要長期性的規劃,全方位思考故事的可看性,再談架構安排。他說,故事的作家來自民間、政府、企業,大家聚在一起想主題,接著寫引人入勝的劇本,再透過行銷活動,推銷全世界。

翻開150年的世博會歷史,擁有40餘年博覽會統籌經驗的泉真也,分享心目中前三名的世博,依序是將「有趣」元素發揮得淋漓盡致的2002年瑞士國家博覽會、1964年紐約萬國博覽會及19世紀末巴黎萬國博覽會。

展場融入日常生活

1989年巴黎博覽會為了慶祝法國獨立百年而建造的艾菲爾鐵塔,是當時最高的建築物,「它成功改造都市,也是美麗的象徵」。泉真也描述當時參觀民眾登上展望台,就像神看世人一樣,俯瞰自己居住的城市,原本抗議這個建築「不倫不類」的聲音都消失了,人們認為它是法國自由、平等、博愛的標誌。

紐約萬國博覽會,奠定泉真也日後籌劃日本博覽會的實務基礎。紐約萬博由民間主導,展期長達兩年,是規模最大的博覽會,不僅介紹許多新技術、發明,揭示人類對未來和平願景的期待,也催生了迪士尼樂園。

泉真也評價最高的瑞士博覽會,在三個環湖區以「水邊的藝術空間」為題,分別在四個同時講德語、法語的城市設立會場,展現瑞士交通便捷特性,更凸顯瑞士的多元文化。

他表示,瑞士首度將展場置入日常生活中,讓民眾徜徉在瑞士的湖光山色,驚嘆大膽的創意建築,真正達到「創意國度」的想像和體驗。

隨著全球化的浪潮襲來,博覽會的價值不斷提高,與時俱進。雖然台灣不是國際展覽局(BIE)的會員,與會專家都認同台灣有能力辦大型博覽會,只要有信心、有勇氣,「一定可以做得到!」

令人振奮的是,日本專家此次來台,除了分享經驗,還特別替台灣未來舉辦博覽會,提供三個雛型方案。

福井昌平以多次博覽會規劃的經驗,介紹由英國彩券協會出資的千禧年專案,以文化觀光交流為主,將倫敦地區原本荒廢已久的造船廠、發電所等舊設施,改建為莎士比亞劇場、泰特現代美術館;將歷史聞名的皇家歌劇院、大英博物館改建,注入新元素;興建科學中心、教育中心,也整頓鄉村景觀。

他提議台灣可以參考英國千禧年專案,將主要的展覽會場設於一處,並在不同地方設立各據點,串連成網絡,以整個台灣來推動文化型論壇博覽會。同樣以文化觀光交流為主題,台灣可以傚仿2002年瑞士博覽會,創造多個不同主題的會場,再利用高鐵做為聯絡各會場的媒介,福井昌平稱之為「多會場網路型台灣博覽會」。

持續巡迴型值得參考

日本是舉辦地方博覽會的專家,福井昌平說台灣可借鏡日本經驗,給自己約十年的策劃時間,以輪流的方式結合台灣的先進都市再生計畫,舉辦台灣獨特的博覽會。

他稱這種形式為「持續巡迴型」的博覽會,例如第一次在具有國際會議都市機能的新興地區舉辦,以數位文明為題的「網路博覽會」;接著由有新文化都市機能的城市舉辦「歷史文化博覽會」,以維護並持續文化多樣性為主題;……第N次以新都市公園地區為會場舉辦「環境生命博覽會」,訴求人類與自然新的共生。

在技術日益精進,人類與科技、自然調和,這樣的永續概念下,這三個方案呼應了福川伸次所談的21世紀期待的博覽會面貌,他說博覽會是知識、多元文化融合的場所,也是大家體驗的場所,透過交流描繪對現在、未來生活、文化等夢想,是發揮想像力、創造力的空間。

日本專家不斷向台灣信心喊話,福井昌平相信以台灣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、地方文化特色,絕對有能力舉辦博覽會,只差決心和執行。

【2006-10-24/經濟日報/A14版/企管副刊】
 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ileen09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