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人才可以說是企業的心臟。軟、硬體設備只要砸錢就買得到,人才卻是千金難買。基於教育體系無法滿足企業的人才需求,以及確保企業競爭力,企業成立大學,量身打造人才,蔚為風潮。

美國電子培訓業者Brandon-Hall和CUX顧問公司的調查顯示,15年來,北美企業大學由400所成長為2,000所,預估2010年會超過3,700所,企業大學數量甚至超越一般大學,成為職場教育及終身學習的園地。
近年來,國內科技、金融、流通企業紛紛成立企業大學,學成後授予公司承認的學位,新形態的組織學習已然成形。

高階主管支持

然而,大部分企業大學成效不如預期,究其因不外沒有明確的目標、缺乏長期性的課程規劃、學習績效無法評量等,甚至只是將以往的教育訓練中心換個冠冕堂皇的名稱。

企業大學的成敗決定於高階主管對組織學習的支持,以及組織變革的決心,全家便利商店便是很好的印證。

10月21日早,淡水河畔的某棟大樓裡,全家便利商店的36名中階主管,睽違十年以上,再度披畢業服,高喊:「畢業快樂!」對他們來說,從全家企業大學畢業是學習的起點,不是終點。

也兼企業大學「督學」的董事長潘進丁,致詞時表示,企業大學是全家的人才庫,今日的學員將成為未來公司的核心幹部。全家今年底在台灣的據點,預估將超過2,000店,但基於台灣便利商店市場漸趨飽和,全家有意加速海外事業版圖,並發展新事業,「人才」就成為總部強而有力的後盾。
 
儲備人才,先要投資。全家每年平均花費兩、三千萬元在人才培育上,企業大學就占約一半經費。籌備近一年,這套為全家量身訂作的課程,模仿大學系統性的學習模式,學習完成後授予憑證,做為敘薪、考核、升遷或晉升下一階段課程的依據。

全家大學第一屆學生,選定人數最多的三級專員開跑,他們平均要管七、八家店,是總部的第一線人員;第二屆學生則鎖定課長級幹部。隨著事業體規模擴大,也規劃高階幹部培訓班。

全家企業大學校長葉榮廷表示,隨著產業競爭環境快速變化,全家企業大學強調企業終生學習與員工生涯發展,希望經由塑造企業內學習的文化,提升員工專業技能,更為企業創造意想不到的資產。

然而,企業大學不是要蓋一座象牙塔學校,而是將知識帶到校園圍牆外,更契合工作需求。要成為人才培育的搖籃,完善的教育訓練體系、完整的績效評估體系、健全的課程開發規劃及優秀的講師缺一不可。

在課程規劃方面,全家企業大學針對「個人職務能力」,規劃三年六階的學程,除了職能及理論課程之外,加強專業管理知識的吸收。

翻開課表,第一年的基礎課程有管理學、統計學、會計學、行銷管理與實務、人資管理、策略管理、流通發展史…,乍看之下,和傳統的企管課程大同小異。全家教育訓練部補充,企業的學習是要解決工作上的問題,因此,統計學就學資料搜尋、情報蒐集,以應用於店舖的POS系統;會計學也不需要重頭教起,只是讓學員至少看得懂財務報表。

理論和實務貫通

第二、三年課程著重職務能力和專業能力,規劃更多實務課程,例如模擬企業運作模式。

事實上,企業大學類似EMBA的概念。不過,全家企業大學更針對企業內部的需要客製化。有理論性的扎根課程,也有實務性技巧演練的課程,另有針對趨勢議題所開設的名人講座,透過全方位的課程規劃,讓學員能培養職場能力,同時能吸收管理新知,掌握趨勢。

因此,全家大學除了自學界延攬講師,也與有豐富輔導企業經驗的顧問公司合作。在理論和實務融會貫通下,學員漸漸改變認知、行為模式,以所學的管理知識處理工作上的問題。

今年畢業的財會部課長胡素惠,在全家已任職13年,原本學會計,對管理毫無概念。她表示,關鍵績效指標(KPI)的觀念,讓她明確知道部門的主要責任,有效規劃半年度工作計畫,也與課員分享上課心得,和課員關係更形密切。

短短三年內就從課長升到營業部襄理的簡亨和,透過「情境領導」課程,學到如何塑造場景,引導團隊到理想境界。

傳遞企業知識文化

心理學的「破窗理論」也讓簡亨和受益。這是指一棟房子的一扇窗破了,若不立即修復,別人可能以為這棟房子沒人管,最後整棟房子的窗戶都被破壞。他聯想到,全家店數龐大,若有一家店服務品質不佳,置之不理的話,別的店長會認為不用在意店舖清潔、店員禮節,一樣可以營業,就會產生破窗效應。

展望未來,全家大學將透過課程設計,傳遞集團的經營理念與價值,並朝學歷、證照制度發展,加強與大專院校合作,開設相關課程,成為名副其實的流通大學。

葉榮廷也不排除再設立「研究所」,朝向研究發展,帶領學員研究經營課題,累積企業智慧資本,提升整體競爭力。

潘進丁認為最佳的領導,就是提供更大舞台給員工發揮。企業大學正像是排練的後台,讓員工充分訓練,有朝一日自信滿滿地站上舞台,完成精采的表演。

【2006-11-08/經濟日報/A14版/企管副刊】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ileen09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